close

跳國標舞,還沒有踏進它的門檻,從感覺上就認同它是用腳來跳的,而在學習過程中,也是從一步一個腳印開始,從腳上去感受跳舞的節奏,從腳上去感受跳舞的樂趣.
萬千變化的國標舞花式套路,沒有足下功夫,連步子要走出來,也不容易,莫說要用身體跳出來.因此,初期的練習,往往不作它想,只是專心一意地把功夫放在腳上.沒有腳下基本功,跟本談不上跳舞.而要想初步掌握跳舞的方法,任何舞者都非常注重腳法,注重腳的表現,巨體表現在每一個舞步的跟,掌,尖的熟練程度.
初學跳舞,的確,只能單純地用腳來跳舞,身體只要基本上做到四平八穩就可以了,無法顧及整體一致性,這也是正常的事,但經過幾年對舞步熟習之後,要進入比賽或表演的階段,就必須設法改變初期(單純跳舞)的方法,找尋更合適的藝術跳法(用身體去跳舞),將舞蹈提升至(舞蹈藝術)境界.
由於許多舞者,對舞蹈的基礎和技巧缺乏正確的認識,沒有從舞蹈動作的主體去深入了解和研究,真正去認識舞蹈的要求----- 身體才是舞蹈的主要部份,腳的動作只是身體動作的延伸.因此,在練習過程中,都抱著簡單的概念,只要多學,多練,熟能生巧,腳的功夫基本上能過關,總可以一步步地達到目的.
結果,由於身體的機能沒有及時跟進,得不到適當的鍛練,到後來,只能運用更熟練的腳法去跳舞.如此努力地跳上十年八年,連身上沒有對上拍子也感覺不出來(概念,仍然是腳怎樣配合動作,腳怎樣配合節奏);要想取得技術更大的進展,只能如空中樓閣.因你習慣用腳法去跳舞,也就只能用腳去感受節奏,用腳去感受跳舞的樂趣,所以,從來不會感覺身體對不上節奏;由於沒有從重點問題入手,要改進,也就沒有多大的空間,其病根就在這裡.
一般舞者,摩登舞的基本跳法,出步以小腿和膝部為先,運用膝蓋和小腿的力量去移動身體,更直接地說,就是以小腿去搬動膝蓋以上的身體重量,這樣的運步,自然難以取得良好的重心.由於舞步的移動,沒有利用身體帶動下肢,身體就缺乏了直接參與運動,沒有直接運動,就不存在速度,這樣,身體(上身部份)自然缺少力量和動感以及氣勢.
用腳跳舞只是入門必經的途徑,這種方法,在適當的時候,應該逐步加以改善;否則,跳了十年八年,成了習慣,才發覺與高級技巧不相乎,此時,就難以改變現狀.多少優秀舞者,也逃不過舊習慣難改的自然規律.亞洲人,跳舞成就略次於歐美人士,其中一個因素,就是初期沒有好的老師指導,開好個頭,及後,又遲遲才改變原有的跳舞方式,甚至沒有多大的改變,所以,成績則遠遠不如歐美選手.
幾乎,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過程,當你跳舞,跳到一定的程度,又感覺技術難以提升的時候,只好找大師惡補基本功.在大師面前,舊習慣的跳法,就像破舊的老爺車一樣,要拆件大修,修了又裝,裝了又修,拆拆裝裝,反反复覆,要重新修好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.由於不是持續一段時間的學習,技術難以有較大突破. 斷斷續續的學習,雖然,也能改善你的跳法,但是,在沒有徹底改變舊有跳法的習慣之前,這等於老爺車尚未修好,又繼續行駛,始終毛病百出.
三次世界職業冠軍,裁判說到事實上,教舞教到比較高的程度,是一件很複雜的事,你必須能將學生的舞技全部打散,再將之重新組合起來,必須能將一對舞者從單純(跳舞)提升到(舞蹈藝術)的境界,這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.
從這一段說話中,我們可以體會到,教一個己經非常會跳舞的舞者,如果,要把技術再住上提高,將會比教普通跳舞難得多(普通跳舞:指社交,娛樂為主的要求).舞蹈藝術,主要是技術層面要求較高,難以掌握控制,其次,舞者有了各式各樣的舊習慣,常會妨礙新的技求發展.因此,必須將固有的技術拆散,再重新組合.
到底什么是原有的技術,什么是新的技術呢?舉一個例子來說:原本是用腳帶動身體移動,腳必須有力,即使技術熟練的時侯,腳部用力程度減輕,但腳部仍然處於用力,膝部未能放鬆;而要提升至(舞蹈藝術)境界,,就必須利用身體帶動下肢移動(上半身),那么,腳在移動中,就不能直接用力,只能起著輔導作用,這樣.才能乎合"亞歷士穆爾"摩登舞教科書的要求,跳舞時,膝部必須保持放鬆.
若是要運用身體力量去移動重心,也就是說:從原來的下半身用力帶動身體,改變為上半身用力帶動身體,跟原有做法來一個"反轉",單是要改變這種習慣,就己經不容易,何況這種技術難度很高,因此,才會有將原先固有技術打散,然後重新組合起來這一艱鉅的工作.
要向原來的舊習慣挑戰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此,在初步掌握基本技術的前提下,要及早形成正確的技術和良好的習慣,而要掌握正確技,必須懂得運用人體生理運動學的理論武器,結合實際操作,因此,沒有完整理論作基礎,始終難以有良好的表現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kburns 的頭像
    markburns

    起舞的花蝴蝶

    markbur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