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的演出劇目、由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師生主演的話劇《吶喊竇娥》在蓮花影劇院上演。全劇以非常現代的手法重新詮釋了關漢卿的《竇娥冤》,全場觀眾時而緊張不已,時而會心一笑,完全沉浸在這部話劇所營造的別樣氛圍中。
劇
中的語言很現代,將造成竇娥冤案的官員稱為“爛官”,說他“眼睛被狗屎糊了,耳朵被野貓叼走了”。而在竇娥的回憶片段中,女演員們分別詮釋了3歲到19歲
的竇娥,從與竇天章的父女情深,被迫賣給蔡婆的離情依依,到與蔡婆生活的種種片段等等,沒有任何台詞,全靠身段與表情來詮釋。短短7分多鐘的表演非常細
緻,無聲的情感更打動人心。
劇作者、導演陸愛玲還獨具匠心地將復古風格的舞蹈和街舞融入劇中,讓觀眾看了直嘆精妙。演員們的表演可圈可
點,其中飾演蔡婆的男演員的反串最為傳神。據了解,該劇對演員的體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。演員們要進行肌耐力與肺活量的多重訓練,經常沿著山坡跑,回到排
練場還要繼續練功,舞台上的每個動作都凝聚了無數汗水。
演出結束後,陸愛玲導演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,該劇基本上繼承關漢卿原著而不是解構
或者顛覆,“吶喊”意象的由來,便是承繼古典故事,再延伸出來的。整個舞台的視聽都是竇娥的心靈視野,延伸了古典劇作改編新演的現代性,在聲音與肢體上開
發表演的多元性,在各項劇場元素中大膽實驗創新,試圖開拓古今與中西交融的舞台表演全新視野。
有劇評家認為,該劇以特殊光影形式,構成高度風格化的舞台效果,並且對於關漢卿原著的文本加入女性的詮釋與態度,使得本劇增添了全新的現代對話空間。
由於該劇的表現手法過於“現代”,觀眾褒貶不一。有人讚不絕口,市民張先生說:“精彩,太精彩了,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舞台效果,真希望多一些這樣的演出,台灣與大陸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應更頻繁些。”也有不少觀眾表示看得有點迷糊,不太懂,不明白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手法來表現。